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2021年国内化工产品价格破位上涨,涂料企业面临成本压力,但由于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涂料市场恢复活跃,预计总产量增速达5%左右,产量规模有望突破2580万吨。2022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增长有望达到潜在增长水平,制造业投资增长将进一步提速,房地产投资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基建投资增速将显著加快,消费增长将继续修复,出口增速可能会出现边际放缓,但总体增长仍具韧性。
从各因素表现来看:
2022年基建投资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022年,我国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经济稳增长需求进一步增大。作为我国长期以来托底经济、稳固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基建投资在明年更有作为已成为业界普遍共识。而对于如何开展基建投资,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要求,对明年基建投资规划了实施路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0.5%,增速显著低于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投资。进入2022年后,稳增长需求增大,基建投资力度回升必要性增强,基建投资需要适度提速来稳定预期,并为长期高质量发展做好前期布局。
从目前多重政策信号看,2022年肯定是基建大年,基建是主要拉动投资的领域,重大工程投资肯定对建筑行业是利好。但是考虑到2021年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表现较差,对建筑业的拖拽作用明显,2022年整体建筑行业下游需求预计不会有很大的增长,全年市场还是稳重趋降的判断。具体下降幅度,还要看2022年房地产的稳定情况。
2022年外贸形势和走向复杂严峻
2022年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供需两端均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很可能要过一个“大坎儿”。首先疫情走势不确定,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已经蔓延至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次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发达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复苏差异大;再次供应链瓶颈难以彻底缓解。世界经济循环受阻,港口持续拥堵,供应链局部中断风险上升,原材料和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缺芯、缺柜、缺工等问题持续存在。
面对外贸领域可能出现的大幅波动,中央提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目的就是让外贸能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防止大起大落对贸易增长和市场主体的伤害。随着海外国家生产能力修复,我国的出口替代效应减弱,我国的出口份额在经历2021上半年大幅提高后,下半年呈现小幅下降态势。在WTO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出口增速同比增长4.7%的基础上,如果出口份额继续保持下降态势,预计2022年我国出口增速略低于全球增速,预计约在4.3%左右。
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缓中趋稳
2021年,房企面临近五年最大的生存危机、资金危机,融资收紧、企业爆雷带来信用危机,不断“撕裂”房企资金的缺口。在“房住不炒”以及房产税改革预期等政策影响下,预计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继续下滑。短期来看,防止房地产投资过快下滑、维持房地产市场相对稳定对于经济企稳十分重要。中长期来看,无论是从人均居住面积,还是新型城镇化等角度来看,未来中国房地产仍具有健康发展的空间。但未来房地产发展要坚决避免走过去催生泡沫和金融风险的老路,而是要通过住房制度改革,房产税、遗产税等相关税收制度完善等方式,促使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并且更好地发挥房地产拉动实体经济的功能。
2022年商品房销售规模进一步缩量,但降幅有限
2021年整体商品房销售表现虽遭遇严重下行,全年规模仍实现了正增长。但居民购买力透支效应的影响已经展现,预计2022年商品房销售规模将进一步缩量,全年将同比负增长。
一方面,虽然2022年居民信贷端和城市调控端预计均将有边际宽松的利好出现,但居民购买力透支在短期内无法有效缓解,弱二三线城市商品房销售缺乏支撑,强一二线城市购房情绪转变也存在一定时滞。另一方面,2021年土地购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双双负增长,2022年预计新房供应将进入低位期,供应不足也将对销售规模产生限制。
市场分化现象则将进一步扩大。房企与居民资金面总体持紧的判断下城市“马太效应”将加剧。东部地区和强一二线城市在2022年仍将具有较高销售体量和增速。人口净流入带来的购房基数,改善需求的释放,土地端限房价可能的提高均将促进这一类地区和城市商品房销售去化。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弱三四线城市则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市场下行,购买力透支效应带来的市场规模缩水在短期内难以有实质化解。
2022年商品房销售额将有所下降。从需求端看,房地产调控政策保持稳定,存在一定改善预期,需求入市动力偏弱,叠加房地产税试点短期对市场预期或带来一定冲击,预计2022年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下降6.8%~8.3%。销售均价在土地价格上涨、一二线城市成交规模占比提升等因素影响下仍将保持平稳运行,2022年商品房销售额将有所下降,但降幅有限。
2022年汽车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生产与销售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的表现成为全年汽车市场中的亮点:新能源汽车2021年销量超过35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已超过44%,接近历史最好水平。
截止到2021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搭载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乘用车新车市场占比达到20%,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车搭载率超过30%。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在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等向好带来的拉动作用下,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接近历史最好水平。近10年来,中国汽车出口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而2021年受国际市场恢复、中国品牌竞争力提升等因素推动,我国汽车出口表现出色,首次突破200万辆。
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
2022年化工市场持中性甚至偏保守
宏观面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将趋于回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1年12月2日下调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其中美国由3.9%下调至3.7%;中国由5.8%下调至5.1%。此外欧洲多国的经济增速也有所下调。此外,货币宽松政策的逐渐退出势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商品价格。从供给端来看,尽管因种种原因实际投产规模可能会比预期打一定折扣,但2022年仍将是未来几年当中中国化工产能扩张的高峰。需求侧,房地产下行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塑料、聚氨酯类、包括部分化纤类产品作为地产后周期商品需求将受到一定影响。汽车产销相对乐观,但对化工品的需求拉动力相对有限。出口看长期是增速下降的。成本端随着能源价格由强转弱,对于化工品市场的支撑也将逐步下降。整体看,预计2022年化工市场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受货币整体仍然处于相对宽松状态,以及冬季能源需求较高的影响下,一季度化工品价格或仍有相对较好的表现。下半年随着全球通胀压力加大,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包括化工品在内的大宗商品市场有望震荡回落。
买化塑研究院,前身为成立于1993年的慧聪研究院化工事业部,是国内最早一批涉足于市场分析、数据研究的企业,也是化工产品行情追踪和市场研究的先行者。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买化塑研究院确定了基础化工、涂料、建筑防水、塑料橡胶和精细化学品等行业市场,并建立起超过百余种重点产品的监测数据库,为超过3万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定制行情报告和咨询服务。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