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与建材

投稿

慧乐居> 快讯 >正文

存量时代的涂料生存法则:瓦科刘明解码中小涂企的反内卷之路

2025年04月30日10:21 来源:慧正资讯

慧正资讯:2025年的涂料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房地产高增长时代落幕,新楼盘锐减、成本压力高企、低价竞争白热化,让整个行业陷入“增长焦虑”。在这样的背景下,广东瓦科新材料公司董事长刘明却展现出罕见的清醒:“行业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需要重新定义‘战场’——从追逐增量的野蛮生长,转向深耕存量的价值挖掘。”这位在涂料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家,以瓦科的实践为样本,揭示了中小企业在转型深水区的生存逻辑。

寰俊鍥剧墖_20250430092908.jpg

行业之痛:从“爆发式扩张”到“结构性洗牌”

增量市场萎缩:房地产退潮后的行业震荡

刘明坦言,过去十年涂料行业的高速增长,本质上是“房地产红利”的延伸。全国楼盘遍地开花时,涂料企业只需“跑马圈地”就能享受市场扩容,然而,随着房地产进入存量时代,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依赖新房配套的涂料市场首当其冲。

市场结构的剧变引发连锁反应:中小企业面临“双重绞杀”——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客户压价加剧,利润空间被压缩至5%以下;大企业虽凭借规模优势“抗压”,但增长乏力,部分头部企业2024年营收增速回落至3%,远低于行业峰值期的15%。

同质化内卷:当“价格战”成为唯一武器

行业下行期,竞争从“增量争夺”演变为“存量厮杀”。刘明观察到,大量中小企业陷入“代工依赖”,以“10元拿货、12元卖”的微薄差价维持生存,“他们没有研发能力,只能跟风模仿,最后变成‘价格屠夫’,甚至用劣质产品扰乱市场。”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行业平均毛利率下降,连大企业也不得不“产能减半、裁员降本”求生存。

“洗牌是必然的。”刘明表示,“没有技术积累、没有差异化产品的企业,注定熬不过这千变万化的市场。”

寰俊鍥剧墖_20250430095338.jpg

破局之道:在存量市场中挖掘“新增量”

旧改浪潮: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范式转移

当新房市场退烧,刘明敏锐捕捉到存量改造的巨量需求:“中国城镇存量住房超300亿平方米,20年以上房龄的占比达40%,墙面脱落、涂料老化等问题集中爆发,这是一个比新房更大的‘隐性市场’。”更重要的是,政府政策正在加速旧改落地——从“百千万工程”推动的村镇风貌改造,到“百姓安工程”聚焦的城市危旧房翻新,全国每年释放的旧改涂料需求已超200亿元。

但旧改市场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再是卖一桶墙面漆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提供‘从顶到地、从内到外’的整体解决方案。”瓦科从2021年起试水旧改,为全国各地村镇提供“基层加固+艺术涂装+外墙防水”的全链条服务,“客户要的不是单一产品,而是‘省心、耐用、美观’的整体效果,这倒逼企业从‘生产型’转向‘服务型’。”

寰俊鍥剧墖_20250430092747.jpg

艺术涂料突围:高端市场的“蓝海密码”

在存量竞争中,瓦科选择用“差异化”撕开缺口——聚焦艺术涂料与仿石漆领域。刘明分析,当前艺术涂料市场规模约100亿元,仅占建筑涂料总量的5%,但增速达2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消费升级让消费者愿意为质感、个性化买单,比如我们的‘小羊皮’系列,凭借仿羊皮的细腻触感和高端调性,提高其在存量市场复购率。”

艺术涂料的崛起,本质是“功能+美学”的价值重构。刘明指出,传统涂料比拼“耐擦洗次数”,而艺术涂料比拼“空间美学解决方案”,“作为最早一批建立系统化人才培训体系的涂料企业,瓦科的技术团队曾为嘉宝莉、立邦等头部品牌提供代工服务,积累了扎实的工艺底蕴。”瓦科研发团队会根据客户的装修风格、光线条件定制配色方案,甚至引入微水泥、金属漆等新材料,让墙面成为空间设计的一部分。”

寰俊鍥剧墖_202504300927463.jpg

企业生存哲学:小而专的“反规模”竞争策略

拒绝“大船难掉头”:在保守中寻找激进

面对行业内“要么扩张、要么转型”的喧嚣,刘明选择了第三条路:“瓦科既不是‘大象’,也不想当‘快鱼’,而是做‘精耕者’。”他认为,大企业转型难在“组织惯性”——庞大的产能、复杂的渠道体系让变革成本极高,而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灵活”。

瓦科的策略是“聚焦核心能力”:目前拥有四大生产基地,2025年首要任务便是推进工厂管理体系升级,坚持自有工厂生产,确保从研发到工艺的全流程可控;增大研发资源投入艺术涂料和旧改解决方案。“我们不追求规模第一,而是要在细分领域做到‘技术第一’。比如‘小羊皮’的耐黄变性能比同行领先,这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寰俊鍥剧墖_202504300927462.jpg

打造“第二名片”:从单品突破到品牌升维

在品牌建设上,刘明提出“双轮驱动”:一方面巩固瓦科在肌理壁膜的基础盘,另一方面将“小羊皮”打造成高端艺术涂料的标杆品牌,成为瓦科的第二张名片。公正的供应链体系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唯有严格把控源头,才能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作为仿石漆行业标准的牵头制定单位之一,刘明于4月27日出席“仿石漆标准工作推进会”,推动建立行业质量规范。 

他透露,2025年瓦科计划将“小羊皮”独立运营,通过设计师渠道、高端展会等场景渗透,争取占据华南地区高端艺术涂料专属于瓦科的市场份额。

这种“单品突围”策略背后,是对消费趋势的深度洞察。刘明发现,90后、00后业主对“网红质感”“进口替代”的需求强烈,“小羊皮”的成功证明,只要产品能解决“审美焦虑”和“品质担忧”,消费者愿意为溢价买单。

寰俊鍥剧墖_202504300927461.jpg

行业未来:在分化中寻找共生逻辑

大企业与小企业的“生态共生”

面对行业洗牌,刘明提出“竞合新思维”:“大企业应该做‘灯塔’,推动行业标准和市场教育;中小企业做‘小船’,在细分领域灵活切入。瓦科始终以开放心态紧跟行业标杆,我们坚信只有大企业把赛道拓宽、把标准做高,整个涂料行业才能真正往前推进。”他以瓦科与某头部企业的合作为例:后者在全国布局供应链,瓦科则提供区域内的定制化服务,“我们不做竞品,而是成为他们生态中的一环,这比单打独斗更有效率。”

这种共生关系在政策红利期尤为重要。例如,随着外省高层建筑“禁贴瓷砖”政策落地,外墙涂料需求激增,大企业可凭借产能和资质承接大体量项目,中小企业则可聚焦局部市场的工艺创新,“比如我们研发的‘耐候性提升技术’,能让外墙涂料寿命从10年延长至15年,这就是差异化价值。”

长期主义:穿越周期的核心法则

在采访中,刘明反复强调“危机感”:“瓦科没有一天觉得安全,我们每天都在问:我们靠什么活下去?”这种居安思危,让瓦科在研发上保持持续投入——每年将15%的营收用于技术创新,远高于行业平均5%的水平。

他认为,行业的下一个增长极在于“技术驱动的消费升级”:“当存量市场进入比拼‘内功’的阶段,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理解用户痛点的企业,才能在洗牌后分得蛋糕。艺术涂料、旧改解决方案、功能性涂料,这些都是正在崛起的‘价值锚点’。”

寰俊鍥剧墖_20250430095240.jpg

刘明的思考,折射出涂料行业从“野蛮生长”到“价值生长”的蜕变。当增量时代落幕,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对于中小涂料企业来说,这是一场关于“取舍”的智慧考验:放弃盲目扩张,选择深耕细作;放弃低价内卷,选择价值创新;放弃单打独斗,选择生态共生。

在行业下行周期,瓦科的实践证明:当潮水退去,留在滩涂上的,不是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那些真正理解市场本质、坚守价值创造的“长期主义者”。正如刘明所言:“涂料行业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是那些不愿改变的企业。只要我们能在存量中找到新的价值增量,春天就永远不会太远。”

寰俊鍥剧墖_20250430092731.jpg

热门专题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