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广州慧正云科技有限公司 www.hzeyun.com 粤ICP备1813696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01000
慧正资讯:近年来,在地产行业进入洗牌周期后衍生出不少新的发展逻辑。其中,最直观的是许多企业的“规模优势”开始显现。
01
地产数据“惨淡”,防水企业如何“度过寒冬”
近年来,房企坏账集中爆发,防水行业利润持续承压, 根据2024年房企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50多家企业净利润亏损,这也导致大多数防水企业对房地产工程导致的应收账款实施计提资产减值,造成防水企业的利润下滑乃至亏损,房地产的下行对防水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此外,近年房地产行业数据堪称惨淡。202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4%,新开工面积锐减23%,导致防水市场需求减弱,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在近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关键词高频出现。释放出行业变革的明确信号,预示着房地产从过去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变为对品质提升。随着“好房子”标准体系的逐步建立,整个房地产行业或许将会迎来一场产品力的全面革新。
但是,目前地产行业仍处于寒冬状态,防水行业的市场形势急速下滑,许多企业的经营情况“苦不堪言”,停产、关厂等屡见不鲜。但是头部防水企业有基础,面对连年高涨的管理成本和持续萎缩的市场份额,很难一时间倒塌,只是会面临在业绩上的波动。但是中小防水企业就要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了,一旦不能保证盈利,那么很快就会被被淘汰出局。
为了适应发展,目前许多企业都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一些企业选择开辟新业务,拓展市场空间,满足不同领域和场景的需求。同时,向高端化转型也是众多防水企业的共同选择。通过科技化手段的运用也成为防水行业的一大亮点。此外,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市场需求进行精准预测和分析。目前,东方雨虹目前在部分国家陆续成立分子公司,进行海外销售团队搭建。海外产能布局方面,在美国休斯顿、沙特、马来西亚等地的生产基地建设有序落地中。科顺也在加强C端市场及海外市场的开发,提高存量建筑业务的收入占比,通过渠道增扩与下沉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北新防水则坚持“价格优先、份额优先、效益优先”的原则,以回款好的央国企为主,还采用中标央国企项目的方法,相继中标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重点项目,降低房地产对企业的影响。
02
如何打破发展困局?逆势扩产抢占市场空白
目前,虽然各企业都在采取办法来应对市场的下行周期,但是短期内的效果并不明显,防水企业依然面临着市场下行压力。数据显示,2023年规模以上防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负增长。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调研结果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显示多数防水企业的营收、利润总额均明显低于常年水平。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不断创新、勇于开拓,才能在逆境中寻得机遇。
近年来,面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实施好 “三大工程”,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了一个新赛道。“城市更新”连续多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带动的直接或间接投资有望达到数万亿元,这一系列利好防水的背后,也萌生了防水材料的增长需求。
据了解,今年年初上海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实施生产车间技术改造项目,本次技改项目拟扩大防水卷材的产能至2500万平方米/年、水性防水涂料的产能至8万吨/年。此外,濮阳三棵树生产基地也在2025年竣工投产,打造成国内最先进的智慧工厂,成为2025中国项目的示范性标杆。
如此密集的扩产,也是因为在市场变化和需求调整的背景下,防水行业是更加离散的市场,行业的生存门槛提高,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毕竟有实力的企业肯定会借助寒冬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国内目前还是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想要快速增长就要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能。因为只有产量提高了,才有获得更高市场份额的机会。而受到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的中低端产能企业被清退,中低端市场空缺出位置,扩产则可以更好地抢占下来。
03
在周期更迭的凛冬,还是要“更新”生存逻辑
在地产下行周期的背景下,防水行业加速洗牌不可避免。并且未来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在产能、产品等硬实力上的较量,再围绕企业品牌、管理水平等软实力进行较量。
比如现在东方雨虹将业务扩展至砂浆、水泥等,借此把握住市场。不难看出,一是横向扩展,扩充品类。从专精防水材料,到试水砂浆等产品,摆脱单一业务依赖,成为一个平台型公司,帮助下游客户“一站式”的解决需求。但是扩张的的本质是技术、规模等能力的较量,例如巴德富集团联合湖北九阳防水、鲁邦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并与湖北九阳防水共建联合创新实验室,通过技术转化降低研发成本。
此外,目前的建材产品虽然品类繁多,但下游重叠度很高,客户对于一站式服务室有刚性需求。并且随着整个行业增速放缓,企业想进一步实现业务增长,主动扩充品类成了绕不开的选择,还能利用原有的渠道,之前的经验教训也适用,虽然跨界,但和从零还是有本质区别。2025年这轮产能扩张才刚刚开始,在周期更迭的凛冬,最大的风险不是寒冷本身,而是依然用夏天的逻辑生存。
慧乐居欢迎您关注中国家居产业,与我们一起共同讨论产业话题。
投稿报料及媒体合作
E-mail:luning@ibuychem.com